定制热线:

岗亭

当前位置:岗亭新闻 > 岗亭动态 > 上海岗亭 景区岗亭 室外岗亭 可移动岗亭厂家

上海岗亭 景区岗亭 室外岗亭 可移动岗亭厂家

文章出自:上海岗亭厂家 责任编辑:上海岗亭厂家 作者:岗亭 访问量:108 发表时间:2019-09-08 22:09:06

产品名称:上海县岗亭形象岗亭玻璃岗亭防弹岗亭不锈钢岗亭厂家

上海县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设立上海县,县治定于上海镇(南市),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今称为十六铺)。

1927年7月7日,设上海特别市,上海县治所在的南市连同宝山县共17市乡划归上海特别市,分出江苏省,其余仍属于上海县。1958年,上海县由江苏省划入上海市。

上海县是上海市原10郊县之一,位于上海腹部,与上海市区西南部犬牙交错。县境北端是东流的吴淞江;上海最大的河流黄浦江,从女儿泾入县境,在闸港折而迤北,经龙华镇东流入上海区,把全县分成浦西、浦东两部分。1983年,面积427.83平方公里,耕地38.7万亩;居民14.8万户,55.6万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69.6%和30.4%;辖有5个县属镇、17个乡。1988年,面积37844平方公里,耕地33.6万亩;居民12.3万户,41.6万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79.3%和20.7%。

1992年,上海县与老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上海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

中文名称上海县外文名称ShangHai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今闵行区下辖地区辖3个县属镇、16个乡政府驻地县治莘庄镇电话区号021邮政区码201100方言上海话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车牌代码沪

目录

1历史沿革

▪县治沿革

▪地域变化

2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3行政区划

4资源

▪植被

▪动物

5经济

▪农业

▪工业

6交通

7人口

8著名人物

9旅游

10教育

历史沿革编辑

县治沿革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四日),朝廷准松江知府仆散翰文奏设立上海县,县治定在宋朝设立的上海镇(后来称为南市),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后来称为十六铺)。

清代“上海县”五两圆锭一枚

清代“上海县”五两圆锭一枚[2]

1298年(元朝大德二年),上海县县衙从来榷场迁至曲家湾(后来的南市光启路县左街口)。[3]

1915年(民国四年),上海县政府从曲家湾迁至杨家桥的南市蓬莱路171号地方(曾为南市公安分局大院)

1927年7月7日,设上海特别市,上海县治所在的南市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成立之初上海县治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上海市。

1931年6月,上海县决定县政府迁至北桥(位于现沪闵公路北松公路口),并开始在北桥进行新的县政府各机关的场所建设,1933年1月建设完毕,正式迁入。

1945年抗战胜利,8月17日重庆派来的接受上海县的人员到达上海县三林乡(现属于浦东新区三林镇),上海县政府组成人员马上借三林镇南行街26号康姓私宅办公,后考察北桥原县府诸建筑损坏严重,需要重修,故决定先暂驻闵行镇,待北桥县府建筑修复后再迁回。

1945年10月,上海县政府成员从三林南行街迁往闵行镇北庙(今新闵路530~532号)办公。

1948年7月,北桥的县府建筑修复完工,县政府成员从闵行迁回北桥原址办公。

1954年4月,上海县人民政府从北桥迁往闵行镇建设路1号(后为闵行三中所用)。

从法理上讲1931年6月到1954年4月北桥都是上海县治,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寄住过南市杨家桥(1931——1933)、三林南行街(1945)、闵行镇北庙(1945——1948)。

1958年8月,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往西郊哈密路1330号(现属于长宁区)。

1959年2月,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回闵行镇建设路1号。

1959年12月,成立闵行区,成立之初上海县人民政府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闵行区。

1960年12月,上海县人民政府从闵行镇迁至莘庄镇张家花园(现莘建路201号)。

1992年12月,上海县撤销,与闵行区合并设立新的闵行区,新的区政府设在莘庄地铁站北沪闵路水清路口西北侧。[1]

地域变化

上海县境域变化频繁,境域变化主要有:

(1)明嘉靖年间析地置青浦县。

清·嘉庆上海县全境图

清·嘉庆上海县全境图[1]

(2)清雍正年间析地置南汇县。

(3)清嘉庆年间析地置川沙厅。3次析地后,境域仅及立县时30%左右。

(4)1928年(民国17年)析地置上海特别市,境域缩减为立县时7.6%。

(5)1958年自江苏省划归上海市辖,并入西郊区大部及嘉定县纪王乡部分,境域约扩大为立县时的23%。

(6)1960~1984年,划地设上海市闵行区;又陆续划出毗邻市区的各乡部分地及3个县属镇,境域又缩减为立县时的18.3%。

(7)1992年,上海县与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上海县域不复存在。

地理环境编辑

地形地貌

上海县地貌为堆积地貌类型,是长江河口地

©2019Baidu-GS(2018)5572号-甲测资字1100930-京ICP证030173号-Data©长地万方

上海县

段河流和潮汐相互作用下逐渐淤积成的冲积平原,以滨海平原为主体。其形成,总体上是由西向东渐次推进。地势低平,起伏不大,平均海拔4米左右,由西向东略有升高,一般在3.4~4.5米之间。按地貌形态和成因、分为湖积平原、滨海平原和河积平原3个地貌单位。滨海平原又可分为早滨海平原和晚滨海平原,河积平原可分为黄浦江和吴淞江两个冲积平原。[4]

上海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前缘,黄浦江纵贯南北,分县境为浦东、浦西两部分。境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米左右(以吴淞基准点为标准,下同)。土层深厚,一般厚度180~300米。地表土壤由水稻土和旱地潮土组成,是农业生产的良好基础。地下水丰富,有矿泉水可供开采。境内500多条河道纵横密布,总长3000多公里,受潮汐影响显著。水面占土地面积10.5%。生态环境以耕地为主,林木覆盖率3.5%,野生动物稀少,野生植物仅有一些草类。[5]

气候特征

上海县全年平均气温1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1℃。全年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232天。全年最热时期在7月中旬~8月上旬,平均气温达28.2℃。县内气温差值甚小,平均气温仅差0.2℃,年极端最低气温也只差1℃左右[6]

上海县年平均降水量1078.l毫米,年平均降水日132.7天。全年降雪日不多,平均6~7天左右,也有少数年份无雪。全年平均无霜期233天;80%的年份在218天以上。

上海县境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全年盛行东南风,风向频率10%,最少西南风,风向频率3%。3~9月东到东南风最多,10~2月多西到西北风。

上海县年平均风速3.6米/秒。时期上,3、4月平均风速最大;10月份最小。风向上,西北风风速最大;西南风最小。

行政区划编辑

1984年8月,上海县辖有纪王、诸翟、华漕乡、新泾、虹桥、龙华、梅陇、莘庄、曹行、塘湾、马桥、北桥、颛桥、三林乡、陈行乡、杜行乡、鲁汇乡17乡,莘庄、七宝、龙华、漕河泾镇、北新泾5镇。乡、镇下设有238个行政村、2339个村民组、76个居民委员会。9月龙华、漕河泾两镇分别划属徐汇区,北新泾镇划属长宁区,全县辖有17乡2镇。[7]

1992年12月,上海县辖3镇14乡,分别为:莘庄镇、七宝镇、颛桥镇、纪王乡、诸翟乡、华漕乡、虹桥乡、梅陇乡、莘庄乡、塘湾乡、曹行乡、北桥乡、马桥乡、三林乡、陈行乡、杜行乡、鲁汇乡。[7]

1992年7月,新泾乡、龙华乡分别划入长宁区和徐汇区。1992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海县,与同时撤销的闵行区合并为新的闵行区。[8]

资源编辑

植被

上海县生态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相混交的类型,原始的生态类型已荡然无存,上海县为人工群落所覆盖。农村历来树茂竹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遭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乱砍滥伐,损失严重。解放初期,林木植被稍有恢复。1958年高大树木又大多砍作柴薪或作木料,致使上海县树木急剧减少。60年代以来,虽陆续有种植,收效不著。1979~1984年,年均实种树木40万株,因管理不善,或春种秋死,或过多砍伐,以致每年减少近47万株。

1979年随机调查,上海县农村有“四旁”(路旁、屋旁、河旁、田旁)树292.5万株,平均每亩耕地7.1株,到1984年普查结果,减少到228.8万株,平均每亩耕地5.4株。林木覆盖率1982年为3.l%,1984年增加到3.5%。林木覆盖率低是生态环境中一个显著弱点。今存的野生植物几乎都系草本,种类也较少,能形成优势种的主要是蓼科的蓼属、藜科的藜属等。农作物以稻、麦、棉、油菜及蔬菜为主,经济果树主要是柑橘、桃、梨、葡萄。树木大宗的有白榆、樟、悬铃木、水杉,其他稀少品种主要集中于县境内的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等公园内。

花卉种类繁多,商品性生产和家庭庭院植物种植极为普遍,构成栽培植物的绝大多数。按恩格勒系统编排,上海县有高等植物1019种,野生的334种、栽培的685种,分属155科,其中苔鲜植物16科40种、蕨类植物6科7种、裸子植物9科35种、双子叶植物104科77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59种。[9]

动物

上海县地处平原,又与上海市区接壤,生态环境单一,加上人口密集,活动频繁,动物种类较少。50年代起,农田平整,农作物复种次数增加,农药、农肥普遍使用,环境污染加剧,致使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过去常见的白鹭、猪獾、野兔、雉等至70年代已不见或少见。境内动物除上海动物园人工饲养320余种外,能见的还有如下种类。

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约有80余种,分属50余科,常见的有农业昆虫蝼蛄、蝗虫、粉蝶、地老虎、粘虫、稻螟虫、蚜虫,还有蜜蜂、蝉、天牛、蚂蚁、胡蜂、油葫芦、蟋蟀、蝇、蚊、牛虹等。

常见的大型无脊椎动物还有蚯蚓、蚂蝗、蛤输、蜗牛、河蚌、环棱螺、虾、蟹、蜈蚣、蜘蛛等。

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0余种,数量最多的是人工养殖的鲤科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鲥鱼和编鱼。河塘因污染或改为鱼塘,以致其他鱼类日益减少,比较常见的只有黄鳝、乌鳢、泥鳅和黄颡鱼等。

两栖动物常见的仅4种,即蟾蜍、泽蛙、金钱蛙和黑斑蛙,偶在棉田里能见到雨蛙。爬行动物中蛇类随着坟地、竹园的消失和减少,农村旧屋的拆除,已不多见,偶尔能见到的有赤练蛇、乌梢蛇等。龟类偶见的有金龟和鳖。鸟类除上海动物园饲养或逸飞园外的外,野生鸟类的优势种是麻雀,此外还能见到斑鸠、翠鸟、家燕、白头翁、喜鹊等。原来常见的雉等至70年代已极为少见。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鸽、鹌鹑,80年代还从国外引进珍珠鸡、火鸡等。

哺乳动物,家畜有水牛、黄牛、奶牛、山羊、绵羊、狗。猫、猪、家兔等,野生最常见的有鼠类,偶见有鼩鼱、黄鼬、蝙蝠和逸为野生的家兔。此外还有从外地引进人工饲养的水貂等。[10]

经济编辑

农业

上海县是上海市蔬菜、生猪、家禽、鲜蛋等副食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1984年,上市量分别是全市郊县总上市量的33%、11.l%、12.8%和27.l%。粮食、棉花、油菜籽产量分别占全市5.9%、5.7%和6.4%。上海县又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鲜花生产基地,花卉切花产量占全市60%以上。以桃、橘、草毒、十条筋瓜为主的瓜果生产也有相当发展。

明清,农村经济以棉花种植业及纺织业为支柱。至清代,农作物播种面积长期为“棉七稻三”。晚清至民国,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渐成为重要种植业,蔬菜、花卉等商品生产随上海城市发展而日趋兴旺。解放后,上海县农业生产立足为城市服务,重点发展蔬菜和畜牧业,形成上海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区。粮食生产长时期作为农业发展重点,以保证县内农民口粮自给,常年播种面积30~40.万亩。棉花仍长时期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50年代中期起播种面积持续减少,1984年种植10.1万亩,比1951年减少14.3万亩,1986年仅1.9万亩。油菜生产基本满足县内食油需要。1984年上海县耕地37.8万亩,务农劳力10.7万人,生产粮食14604万公斤、棉花12.2万担、油菜籽15.1万担。

解放后,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1949年3043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1958年6338万元,1984年24071万元。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占上海县工农业总产值93.1%,下降至1984年19.3%。1949年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85%,林业占0.3%、畜牧业占4.9%、副业占9.7%、渔业占0.1%;1984年,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58%、林业占0.2%、牧业占35.4%、副业占5.5%、渔业占0.9%。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970年务农劳力占农村总劳力93.8%,1984年降至42.3%。农村劳力收入有较大提高,1958年劳均收入196元,1984年1031元。[11]

工业

上海县境紧接上海市区,得风气之先,工业开发早,生产发达。传统家庭手工纺织业历元、明、清代,至20世纪初衰落。自19世纪中叶,近代大工业兴起,至本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上海重要的建筑材料、化工工业基地。同时,碾米、轧花、榨油等地方小型工业也得到发展,至解放初,适应农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各种作坊、个体手工业户遍布城乡。50年代,大批市属工厂在县内兴办,成为上海重要的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建材工业区之一。1984年,坐落境内的上海市(国家部)属工厂175家,从业人员11.9万余人。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一批市属大中型企业在境内兴办的经济优势,县地方工业迅速发展。1956年,县属工业基本形成。1958年公社工业兴办。1979年社队工业崛起。80年代初形成以县、乡村(社队)工业为支柱的县、乡(公社)、村(大队)、联户、个体5个层次的工业。工业门类众多,机电五金、家用电器、服装、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工业已成为上海县国民经济支柱。1984年,上海县工业产值达100836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占上海县社会总产值的67%、工农业总产值的80.73%;有767家工业企业,职工11.8万人,工业利润15206万元,销售收入90743万元。[12]

国民生产总值,1949~1984年年均递增8.58%(1949~1955年含新泾区、龙华区,1956、1957年含西郊区,下同),1949年3650万元,1984年6512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4%、57.3%和18.7%。1988年达15737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13%、61.9%和25.l%。社会总产值,1949~1984年年均递增12.2%,1949年2662万元,1984年150497万元,工、农业分别占64.9%和17.7%。1988年399160万元,工、农业分别占71.6%和10.9%。县财政收入,1949~1984年年均递增15.2%,1949年133万元,1984年19029万元。1988年29105万元,在全国各县中居第八位。

交通编辑

上海县地接上海区,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又具有完备的航空港、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设施和条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极为有利。上海唯一的航空港虹桥飞机场坐落境内。沪杭铁路及其外环线纵横贯穿上海县,设有新龙华、莘庄等车站。公路四通八达,82条公路把各乡与上海区、邻县联成一体,318、320两条国道是联接上海和江、浙、皖及南方各省的交通孔道,还有莘松高速公路(2010年1月1日通车)。运营于境内的37条公交客运线路,组成沪西公交客运枢纽。黄浦江在县内流经35公里,一半河道可通航万吨轮船,纳百川而形成以吴淞江、大治河、淀浦河、横沥港等为主干航道,纵横交错的航运网络。沿江河百余座码头,年装卸量可达千万吨。邮政电信事业颇为发达,设于莘庄镇的上海市电话局莘闵区局,电话总机容量2.8万门,县邮电部门还装有微波电信等设施。

人口编辑

上海立县时,人口约10万,清末达11.5万户、56.8万人(不含租界)。市县分治后,1930年(民国19年)有2.6万户、11.4万人。1949年解放前夕有2.5万户、11.87万人。1984年达11.06万户、39.76万人,密度1086人/平方公里。1958~1983年,上海县户数年递增20.03%。其中农村户年递增20.44‰、城镇户18.20‰;人口年递增10.13‰,其中男性为9.30‰、女性10.94‰,农业人口为10.65‰、非农业人口12.58‰。人口自然增长率,1953~1984年年均为15.82‰,迁入、迁出人口大致持平,为100.08:100。[13]

著名人物编辑

上海县历代人才辈出,或服务、造福于乡梓,或献身于国家和民族。杰出的如元代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明代学问家王圻及书画家董其昌、明人抗清志士侯峒曾。近、现代有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钮永建、著名中医药专家秦伯未、优秀田径运动员钱行素、著名政法学家钱端升等。为革命和人民利益献身的烈士152人,其中有我国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沈干城、坚持抗日宣传而牺牲于日本帝国主义屠刀下的爱国报人蔡钓徒、牺牲于重庆渣滓洞大屠杀的薛传道等。解放后,有全国劳动模范徐雪林、一心为农民谋利益的农村干部张文书等,以及其他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作出贡献的人。

旅游编辑

上海县是上海主要的旅游胜地之一。有属于良渚文化的马桥古文化遗址,有黄道婆、宋庆龄等名人墓地,有上海烈士陵园。上海规模最大的佛教丛林龙华寺、现代化娱乐场锦江乐园以及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两家专业公园均坐落境内。[14]

教育编辑

清同治、光绪年间,今上海县境内有3家书院。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教会学校创办。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始有里人创办马桥强恕学堂。1928年(民国17年)上海县立初级中学创办,继后技术中专、职业学校、幼儿园和民众教育馆相继兴办,民众教育在江苏省内享有声誉。1946年,三林中学在县内首设高中,全县遂形成初等到中等的教育序列。解放后,大批学校兴建,50年代中期形成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完备的学校系列,以初等、中等教育为主的普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并开展扫除文盲教育。1979年后逐步形成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网,保证所有青少年得到初中教育的机会。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1945~1949年学龄儿童入学率40~50%;1949年在校学生中,中、小学分别占7.6%和92.4%;92.6%的成人为文盲。1979年全县基本扫除文盲。1983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7%,

七宝镇老街风貌

七宝镇老街风貌

年巩固率99.1%,小学生毕业率94.7%,12~15周岁少年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98.3%,全部符合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局关于普及初等教育暂行规定的基本要求,达到初等教育普及标准。1985年,初中入学率95%,年巩固率99.9%,毕业、结业率95.9%,16~18周岁青少年初中教育普及率95%,各乡、镇全部达到或超过上海市教育局关于现阶段普及初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上海郊县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关键字: 上海岗亭 保安岗亭 形象岗亭


上一篇:上海龙华寺岗亭 门卫岗亭 形象岗亭厂家
下一篇:华泾镇岗亭 保安岗亭 门卫岗亭 值班岗亭厂家
分享
QQ咨询 商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