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岗亭

当前位置:岗亭新闻 > 岗亭资讯 > 垃圾房生活垃圾分类 昆明“成绩单”如何?

垃圾房生活垃圾分类 昆明“成绩单”如何?

文章出自: 责任编辑: 作者:垃圾房 访问量:17 发表时间:2021-06-04 21:21:32

垃圾房生活垃圾分类 昆明“成绩单”如何?

2017年,昆明成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时至今日,已过去3年多。昆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居民参与率怎么样?末端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生活垃圾示范小区,并采访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现场走访

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成居民习惯

6月1日上午10点30分,家住西山区西苑街道办事处西武小区的胡廷华正在厨房内准备午饭,她一边择菜,一边将不要的老菜茎、烂菜叶丢进脚边的“家庭厨余垃圾桶”里,这个习惯,她已保持了近两年。

垃圾分类房

除了“家庭厨余垃圾桶”,在这个四五平方米的厨房里,还有另外两个不同颜色、大小的垃圾桶。“黑色那个小一点的是有害垃圾专用垃圾桶,像废旧电池、过期的药、坏掉的灯泡之类的垃圾我们就会丢进这个垃圾桶,旁边那个白色的大垃圾桶主要用来装灰尘、用过的卫生纸等其他垃圾。”胡廷华告诉记者,对于可回收的旧报纸、旧书、酒瓶、饮料瓶或者金属,她也会专门收集起来,等攒够一定数量就集中拿到附近的废品回收站卖掉。

在西武小区,胡廷华一家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这个只有60户居民的小区里,认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已成为家家户户养成许久的习惯之一。

“2019年7月,西山区正式将西武小区定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这个小区住户多为退休老党员家庭,并成立有党支部,每栋楼、每单元都有由党员担任的楼栋长,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后,小区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通过向居民发放宣传册、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讲解分类方法,提高住户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分类准确率。”西山区城市管理局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西武小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200余公斤,其中其他垃圾110余公斤,厨余垃圾70余公斤,可回收物大部分由住户自行处置。

通过微信扫码、选择类别、扫码开门、物品贴码、投递关门、确认投递共6个步骤,仅两三分钟,就可使用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完成一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如果投放的垃圾属于可回收物,24小时内相应的回收钱款还会自动存入用户的微信零钱。2019年10月19日,首个高智能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落户昆明市西山区高支队小区,小区住户只需用手机或平时使用的门禁卡等IC卡即可使用13台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进行智能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高支队小区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使高支队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及参与率都得到了大大地提高。“高支队小区内共有居民438户,通过一年半的运营,目前使用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参与垃圾分类注册户数达到523户,注册参与率达119%,说明不仅这个小区的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也带动了周边居民到小区参加注册,学习垃圾分类。”西山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屋投用后,已有多个州市相关部门或企业前来参观学习,为推进全市乃至全省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

通过智能回收收集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以了解高支队小区各类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甚至可以得到每次投递垃圾量的数据。据统计,高支队小区每月产生生活垃圾9吨左右,其中可回收物约10%,厨余垃圾约40%,其他垃圾50%。

除了这两个小区,主城各区也相继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不少市民培养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近年成绩

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

垃圾分类房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包括昆明市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同时,省政府办公厅2020年印发《云南省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省会城市在2020年底前,全面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试点,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体系,扩大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范围,为全省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作为全国46个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生活垃圾分类列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在市级层面,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自2017年开始,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下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标准》、考核办法、宣传方案等。2019年起引入第三方,定期对各县(市)区进行月考核、季考核、季通报、季奖补。2019年出台《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同年3月1日起施行,为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规章依据。2020年印发示范片区建设标准,通过示范引领,逐步提高分类覆盖率,提升分类质量,并编制印发《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实施规划(2019-2035)》,科学设置各类分类设施,形成系统性、前瞻性分类格局。

“近年来,主城各区均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复制推广,比如西山区高支队小区等。”市城市管理局分类管理处处长张希胜介绍,为破解厨余垃圾处理难题,提升昆明市厨余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昆明市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部分厨余垃圾设备企业集中开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试点,为全国首创。

根据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要求,昆明在前期宣传发动、分类试点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分类处理末端设施。在可回收物方面,制定和实施了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收运管理规范、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对可回收物的回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根据市商务部门统计数据,近3年回收生产和生活类废旧资源达到443.37万吨。同时,建立完善有害垃圾收集储存运输网络,建成了1家年处理能力3.3万吨危险废弃物处理厂。2座(五华、安宁)大件垃圾处理厂也相继建成,日处理能力达到170吨。

厨余垃圾方面,目前昆明有1家日处理规模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规模300吨)即将启动;西郊有机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规模:餐厨400吨+粪便300吨)也正按程序稳步推进。同时,布点设置“N”个小型设备,规划2021年8月31日前优先在星级酒店、党政机关食堂、企事业单位等设置一批,就地就近及时优先处理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准确分类的家庭厨余垃圾,为COP15助力。

此外,全市共建成运行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5600吨;4座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能力325吨;1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50吨。全市共有垃圾中转站168座,其中主城区127座,其余各县(市)区41座。

“目前,昆明市已基本建立垃圾分类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制分类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目标要求。”张希胜表示,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季度考核通报,昆明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2020年四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档第13位,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从2021年一季度考评结果来看,昆明市得分70.5分,与去年一季度相比,提高了10分,各县(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较上一年度有明显进步,推进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县(市)区试点区域成效逐步显现。

今年计划

99个小区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

垃圾分类房

“今年,昆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将继续提标扩面,将在主城区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同时,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将进一步完善,提升焚烧和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并推进逐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张希胜表示。

在推动源头减量方面,今年将规范产品包装,在产品包装上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识;鼓励和引导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避免过度包装;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管理规定,加强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监督管理,制定并有序实施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书店、药店等重点场所以及餐饮外卖打包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不可降解塑料袋减量实施方案。到2021年底,主城区继续做好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相关工作,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同时,旅游、住宿等行业主管部门将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实施方案,在景区、宾馆、酒店等旅游、住宿场所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并在全市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倡导“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按需点菜,剩余饭菜打包,厉行节约、源头减量。

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方面,昆明将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样板建设示范化强制分类居民小区,并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面。“我们将在全市选取设施设备投放齐全、垃圾投放环境干净整洁、入户宣传到位、分类意识较高的居民小区开展强制分类(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安宁不少于5个,其他县区不少于1个),以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和督导员制度结合,开展规范化示范小区建设,通过示范点建设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市逐步推广。示范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张希胜介绍,同时将根据各县(市)区示范样板小区情况,因地制宜扩大分类试点范围,在全市选取99个小区开展分类示范,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评优评先和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内容。

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将加快分类收运系统建设,规范可回收物分类运输,强化有害垃圾收运管理,规范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运输,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处理系统。

“将结合本地实际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装置,合理布局居住社区、商业和办公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设施设备,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提高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收集比例,逐步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张希胜介绍,各县(市)区收运责任单位将配备标识规范、外观整洁的可回收物收集运输车辆,采取预约收运、定期收运方式,由专门运输车辆清运可回收物。同时,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定期统计汇总回收网点、分拣中心收运的可回收物统计数据。

“今年,昆明将按照集中式处理为主、分散式处理为补充的思路,分步推进‘3+N’厨余垃圾处理布局。”张希胜表示,除了改扩建现有餐厨垃圾处理厂,昆明还将再建设2个厨余(有机)垃圾处理厂,形成“3”个集中式处理基础。同时,在集中处理设施稳定托底的基础上,通过布点设置“N”个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就地就近及时优先处理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准确分类的家庭厨余垃圾。“此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两轮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及专业检测机构,对参与试点的7种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细化评估。由昆明城投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优先在具有一定规模用餐人数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协会、体育场馆、车站码头等公共机构和政府平台企业、大型商超、酒店宾馆、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公租房小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地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计划年内建成129个点位,日处理能力预计可达300吨。”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我们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张希胜表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生活,是每个市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希望广大市民发扬主人翁意识,树立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理念,从生活点滴做起,参与垃圾分类、支持环保工作,逐步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日常习惯,熟悉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主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家庭、小区以及单位等身边人,营造垃圾分类“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浓厚氛围,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时尚。

关键字: 生活垃圾房 环保垃圾房 便民垃圾房


上一篇:打造两个垃圾房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片区
下一篇:市城管执法局引领垃圾房垃圾分类“新时尚”
分享
QQ咨询 商桥咨询